Google地圖上11項有趣的事
當你想要到某地準備規畫路線時,第一個想到的十之八九會是Google地圖服務。不但可以查地圖、規畫路線、定位、還有3D街道導航。接下來為大家介紹Google地圖背后,你可能不知道的有趣事實:
1. 究竟收集了多少圖資?
結合衛星、空照、街道等圖像,總計超過20PB資訊量,大約是2,100萬GB。
2. 圖像更新頻率?
衛星和空照圖像約兩周就會更新一次,街景圖像則是會盡可能的快速更新,Google無法提供確切的時間,因為必須考量天氣、駕駛等因素。
3. 如何監測不適當的圖像內容?
仰賴網友的問題回報機制,團隊會以最快的速度回應。另外也會請團隊進行定期監測。
4. 真的會模糊處理每個人的臉嗎?
Google采用自動偵測人臉與車牌的技術,再將之模糊處理。網友也可以特別要求何處需要模糊處理。空照影像則是提供較低解析度的圖像。
5. 是誰的衛星?
Google地圖和Google地球服務所收集到的圖像來源很廣泛,有政府、公司、私營組織等。
6. 私人土地會被看光光嗎?
提供衛星的第三方機構有權選擇必須模糊處理的私人土地區域,各國政府也可以要求Google不得透露較敏感的軍事區域。街景圖則只能公開公共場所,私人領域若需上線必須透過街景合作計畫(Street View Partner Program)。
7. 可以看見哪些國家的博物館或建筑物內部?
目前和數千家企業機構合作,總計有8個國家允許街景服務深入建筑物內,包括美國、英國、澳洲、紐西蘭、法國、加拿大、愛爾蘭、和荷蘭,美國白宮、大都會博物館(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)全都可見。
8. 自Google地圖服務上線以來,到底記錄了多少街景圖像?
從2007年開始,街景車已經走了超過500萬英里的路。
9. 街景車用的是什么相機?
一開始街景車安裝的相機鏡頭很少、拍攝圖像畫素也很低,不過目前配有15個鏡頭,至少可拍下6千5百萬畫素的圖像。盡管如此,現在的街景服務還是處于實驗階段:SUV房車配有電腦、相機、GPS裝置。
10. 多張圖像如何接在一起?
一臺街景車有15個鏡頭朝各方向拍攝,拍下的照片會有重疊處,地圖團隊再將這些照片接在一起,成為360度環繞的全景圖像,當然會以技術輔助減少銜接處產生的縫隙。
11. 如果有街景車到不了的地方,該怎么辦?
Google街景服務團隊不只有SUV房車,另外還有三輪車、手推臺車、雪地摩托車…,所有公園、人行道、大學校園、體育館等SUV到不了的地方,都交由機動性較高的攝影隊負責。其中,手推臺車有點像是高大的機器人,主要負責建筑物內部與門內的圖像記錄;雪地摩托車負責的當然是雪山地形,主要是因應溫哥華2010年舉辦冬季奧運會所研發。

Bigemap GIS Office 國產基礎軟件
Bigemap GIS Office是一個全面且易于使用的國產化基礎軟件,為用戶提供數據處理、編輯、數據分析、集成以及可視化呈現的綜合數據集平臺。支持上百種數據格式:shp/kml/kmz/dwg/dxf/gpx/csv/excel/txt/tiff/geotiff/osgb/mbtiles/tiles等,對數據流轉、嵌入、融合、以及更多地為用戶提供數據的增強處理及多種分析工具。在不同場景不同行業下支持坐標系轉換CGCS2000/WGS84/Xi’an80/Beijing54/UTM等多種投影互轉互換、支持專題地圖、大數據加載、航拍影像、矢量數據、柵格數據的導入導出、瓦片切片及地圖服務發布。
了解詳情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