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長春衛星地圖看長春34年滄桑巨變
最近,在網絡上流傳著一組衛星攝影圖,這組圖片用“上帝視角”記錄了中國各大城市從1984年到2018年里的發展變化。我們將這些屬于長春的衛星攝影圖組合到一起,從動態的圖像中很容易看到34年彈指一揮間,長春城區的體量、規模發生著迅速而巨大的變化,期間的那些塵煙往事你還能記起哪些?
回到衛星地圖的起始點,上個世紀80年代——那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開啟的一個嶄新時代,改革開放使得中國社會更加多元,人們的生活重新煥發生機。
那時,伴隨我們的是有軌電車車輪在鐵軌上節奏均勻的聲響,許多馬路上都能見到用小方鋪石鋪裝的道路。
那時的伊通河還是曲曲彎彎的模樣。動植物公園、偽滿帝宮、兒童電影院陸續復原開放。
人們開始在家里養君子蘭,到人民廣場下棋、聊天、看各路江湖藝人表演,排隊等著吃新鮮感超強的美國加州牛肉面。
伴著“一曲歌來一片情”的廣告以及《射雕英雄傳》《西游記》的熱播,惠工路立交橋、自由大橋開工建設,長吉北線公路也很快通車。
人們迎來了人防商場的建成,長春解放紀念碑的建成,也迎來了長江路的動遷改造。
到了二十世紀90年代,熊貓盼盼成了最常見的符號,“大哥大”成為土豪的象征,大街小巷一遍遍放著臺灣藝人鄭智化的《水手》。
1991年,長春版圖上出現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,1993年又經國務院批準建立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。
長春火車站第一代站房被爆破拆除后,長春迎來了首屆電影節。
1996年,地質宮廣場改建為文化廣場,斯大林大街更名為人民大街。
在俄羅斯方塊還在風靡時,windows的PC時代也悄然來臨了。
二十世紀末,重慶路上修建多年的大樓終于露出了廬山真面目,昔日赫赫有名的“長春音樂曲藝廳”搖身變成了卓展購物中心。孟家屯站改叫“長春南站”。一款名叫OICQ的軟件開始流行。
2000年后,互聯網和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密不可分,年輕人在網吧里伴著CS的槍聲看《流星花園》《尋秦記》,在網絡上最先得知了“911”和張國榮的死訊。
長春地圖上又增加了雕塑公園和一條輕軌3號線。
冥王星被開除太陽系行星的名籍時,快捷酒店像雨后春筍一樣出現在這座城市里。
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,夜晚的大街小巷里滿是LED的產品。
2010年后,城區擴張的速度明顯加快,快速路、地鐵……這些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讓城市空間變得立體化。
30多年的衛星攝影圖反映了這座200多年新城發展最快的階段。驀然回首,在我們追逐的一個又一個熱點中,往事已無聲無息地遠去了,時光停留在2018年。這張長春市當下的衛星攝影圖不僅展現了都市規模,也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脈絡。

Bigemap GIS Office 國產基礎軟件
Bigemap GIS Office是一個全面且易于使用的國產化基礎軟件,為用戶提供數據處理、編輯、數據分析、集成以及可視化呈現的綜合數據集平臺。支持上百種數據格式:shp/kml/kmz/dwg/dxf/gpx/csv/excel/txt/tiff/geotiff/osgb/mbtiles/tiles等,對數據流轉、嵌入、融合、以及更多地為用戶提供數據的增強處理及多種分析工具。在不同場景不同行業下支持坐標系轉換CGCS2000/WGS84/Xi’an80/Beijing54/UTM等多種投影互轉互換、支持專題地圖、大數據加載、航拍影像、矢量數據、柵格數據的導入導出、瓦片切片及地圖服務發布。
了解詳情>>